绵阳市“安州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2023-01-19 11:02文章来源: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字体:【    】 打印

 

 

 

 

绵阳市安州区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绵阳市安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2022年12


目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存在问题 

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重大机遇 

第四节 “十四五”发展面临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四节 空间布局

 

第三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第一节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节 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节 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节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

 

第四章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第一节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第二节 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第三节 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第四节 激活文化消费新市场

 

 

第五章 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节 推动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第二节 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体系 

第三节 打造旅游特色精品游线 

第四节 全面提升旅游要素水平 

第五节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第六节 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第七节 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第六章 加大“文旅+”融合发展力度 

第一节“文旅+农业”产业融合 

第二节“文旅+工业”产业融合 

第三节“文旅+康养”产业融合 

第四节“文旅+林业”产业融合 

第五节“文旅+水利”产业融合 

第六节 创新文旅新兴消费业态

 

第七章 深化品牌推广与对外开放 

第一节 实施文旅品牌提升工程 

第二节 完善文化旅游营销体系 

第三节 扩大文旅交流与宣传 

第四节 积极融入区域协同营销

 

第八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综合协调 

第二节 完善体制机制 

第三节 强化政策集成 

第四节 加强项目支撑 

第五节 健全监督机制

 

附件绵阳市安州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项目储备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安州区“文旅机构改革”后的第一个五年。

《绵阳市安州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根本遵循,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绵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为指引,根据《中共安州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规划要点而编制,是对安州区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绵阳城市新中心具有推动性作用的五年规划。

本规划是绵阳市安州区“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规划范围为安州区行政区域全域,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主要明确未来五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参考。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发展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安州区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做精旅游产品,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快速发展,文旅产业、文化事业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文化旅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等20余个荣誉称号。

产业快速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加速推进。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增长迅速,2016-2020年,年游客接待量从654.66万人次增长到1037.02万人次,年均增长21.68%;旅游总收入从47.98亿元增长到88.21亿元,年均增长26.77%。2020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列全市第一、第二位,旅游产业已成为安州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全域旅游创建步伐加快,高质量完成《安州区全域旅游目的地体系规划》编制,成功跻身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2025年底通过国家级验收为工作目标,比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8大板块,切实补齐短板,落实整改措施,全力加速完成创建任务。

项目建设有力,产品开发不断增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共推动文旅项目57个,总投资达227.6亿元,筹集“美丽花城”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专项债1亿元,拟投资60亿的绵州古城项目、投资8.5亿元的罗浮山温泉康养小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项目有序推进。2020年,全区投资运行和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工作同时荣获全市“红榜”表扬,连续四年项目投资工作全市领先,2019年、2020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完成率均位列全市第一。文旅资源普查实现全覆盖,掌握文化资源17319处,旅游资源1915处,其中新增文化资源46处,新发现旅游资源352处。

产品结构优化,旅游供给不断完善。依托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坚持“旅游富民”,初步搭建了以温泉康养、乡村休闲、生态度假为主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截至2020年底,全区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各1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旅游景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4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4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3个,4星级酒店1家,星级农家乐63家,精品民宿13家,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处;打造主题文化农家乐9家;花城健康文化产业国际博览园项目成功纳入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乐土农庄被评为绵阳市青少年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基础设施升级,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立足大旅游、大景区、大交通、大环线建设,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及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形成“一横八纵一环”的旅游交通主干网络,可进入性进一步增强。罗浮山温泉康养小镇环线和罗浮山—白水湖—雎水旅游公路已全面启动建设,桑河路等旅游交通线路沿线全面提档升级,景区道路全部达到四级及以上标准。积极开展农家乐创星、景区创建、厕所革命等工作,旅游标识标牌、游客便民服务、旅游咨询及宣传等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厕所革命”累计投资1043.5万元,新建旅游厕所44座、改建旅游厕所12座。智慧文旅提档升级方案已编制完成;新建罗浮山度假区智慧文旅系统,并成功接入省级平台,实现应急指挥平台、视频监控一体化。区旅游行业运行监管及救援指挥平台相继投入运营,旅游服务质量和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文化惠民深入,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文化配套体系进一步成熟,全面推动“四馆一中心”的提档升级和基层文化服务站建设,建设区图书馆分馆16个,区文化馆分馆18个,建成一批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完成区博物馆文物库房改造和展陈升级。加快乡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区农村广播、数字电视实现了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免费开放,年均接待群众参观和阅读20多万人次。创新性提出“十里文化圈”建设,完成花城果乡文化氛围提升、塔水镇民俗文化展示点、河清镇桂丰村文化大院和白溪村三国文化走廊等“十里文化圈”示范点建设。常态化打造“戏剧周”“山歌会”“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惠民村村行”等文化惠民服务品牌活动,每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达2808场。2018年“安州春晚”登上央视7频道。开展“书香安州·全民阅读”“读书会”“主题书展”和名师精品课堂、地方特色文化等特色读书品牌建设,增强全民阅读积极性。创作“防疫”“抗洪”“扶贫”音乐、书法、散文、诗歌、快板、金钱板等作品200余件,美术原创作品获省级奖项3项,原创歌曲获省级奖2项,获国家级奖项的公共文化服务理论研究论文7篇,小品《石榴树下》《恋曲》分获四川省“群星奖”,并入选原文化部举行的中国第十一届艺术节“群星奖”戏剧小品类比赛。

文物保护有力,文化遗产传承有序推进。坚持保护利用与传承发展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先后对开禧寺、秀水天主教堂、姊妹桥、太平桥、李调元墓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承,完成42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考核工作,对区内55项非遗项目进行普查,新发现古琴演奏、斫琴技艺等一批非遗资源,评定公布了第二批区级“非遗”项目。启动实施“雎水春社踩桥”民俗活动申报国家级“非遗”和“被单戏”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工作。编辑出版38.4万字的“中国春社·雎水踩桥”非遗专著,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营销模式多样,品牌知名度不断扩大。旅游宣传营销模式不断创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市场营销推广持续发力。维护运营“安州旅游”微信平台,引导旅游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旅游产品宣传营销。积极参加成都、西安、重庆等重点客源地的旅游产品暨旅游项目宣传营销活动、国际(上海)旅游交易会等各种跨区域的旅游合作交流和宣传促销活动。成功举办了“中国春社·雎水踩桥”、环山环湖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全国徒步大会安州站、乡村文化旅游节、首届民宿节、油菜花节、罗浮山漂流狂欢季等一批特色品牌节庆活动,其中“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民俗节先后荣获“最具特色民族节庆”和“最具创新价值节庆”称号,“枣皮走廊·蝴蝶谷”荣获全市十大金牌景区,“向往的生活·最美民宿”全市12家安州上榜5家。中国第三届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国际研讨会上,安州区代表绵阳作了推广发言。

改革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在绵阳市率先试点实施“1+1+3”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区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市场监管分局相继成立运行,大旅游综合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模式初步形成。安州区自主创新的“旅游富民改革创新示范工程”被CCTV、四川省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积极探索建立镇、村、组及企业共建、共治、共享景区管理机制,全面组建了3A级以上旅游景区管委会。公共文化服务运管机制不断完善,修订完成各级文化服务管理机制。全面启动特色文化站建设工作,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馆,秀水镇综合文化站和桑枣镇综合文化站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站”和“四川省优秀文化站”,打造样板村镇、文化院坝、家风家训等优秀文化示范点。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存在问题

“十三五”时期,安州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面临经济带动效应不足等诸多问题:一是产品精细化程度不高。安州区文化底蕴深厚、高品质资源众多,但产品及业态开发普遍较为初级、品质有待提升;温泉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新产品、新业态开发明显滞后,未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或形象。二是文旅融合活力有待激活。安州区已完成文广旅统一管理机构体系合并,但文化和旅游两大板块人员在理念、方式、体制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文旅融合尚未实现预期。三是文旅支撑要素有待升级。安州区文旅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中高端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乡村旅游交通体系有待完善,未形成相互协调的文旅产业要素链条,信息咨询、互联网科技手段应用、智慧文旅服务等新型配套要素薄弱,难以适应旅游市场的新需求。四是专业人才制约效应明显。机构改革后的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工作要求明显提高,文化和旅游人才较为匮乏,图书馆、文管所、博物馆等编制较少,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从业人员缺少针对性、专业化的教育、培养、学习和交流。五是财力支持明显不足。中央、省下拨和区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项资金财政配套资金逐年减少,全区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日常运行和群众文化活动资金吃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营销和活动承办经费与发展需求差距巨大,很难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推广营销效果。六是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现有文旅投融资市场化机制缺乏灵活性,导致投资主体相对单一、虹吸力不足,对政府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第三节 十四五发展重大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相继提出并实施的乡村振兴、文化自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战略为安州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文化强国树立文化旅游发展新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为“十四五”时期文化旅游发展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创造了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安州区要细化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壮大,坚决贯彻“旅游富民”,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安州力量。

新发展格局赋予文化旅游发展新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推动生活型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均折射出国内消费者文化旅游休闲需求持续升级特点,新格局的形成将重塑文旅消费市场环境。

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文化旅游发展新重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论是推进乡村发展、培育新产业新业态,还是发挥自然资源多重效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均需文化旅游助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时代文化旅游发展赋予了新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

跨界融合提供文化旅游发展新动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实践,是提升旅游发展品质的重要手段,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效路径,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各自优势,催生以资本、知识、技术、人力、信息和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依托的发展动力,实现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基础上叠加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形成农旅、林旅、水旅、体旅、商旅、康旅、工业旅游、研学旅行等“旅游+”与+旅游”新业态,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更多新动能。

科技创新塑造文化旅游发展新活力。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深刻改变世界主要大国未来几十年的产业发展位势。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全面融入文化、旅游领域,不断催生新产业、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在提升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和助推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等方面持续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深刻改变着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在样貌。务必加快推动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文化旅游发展活力,构建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

区域重大战略驱动文旅发展新机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走廊”建设将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绵阳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将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安州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节点城市,能更加主动地接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辐射带动机遇,深化与成都、重庆合作,抱团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叠加为文旅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四川“双强省战略”明确建设“文化高地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宏伟目标,“绵阳城市新中心、科技城新区”为安州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机遇。

第四节 十四五发展面临挑战

资源同质文化同源等区域竞争加剧。安州区文化历史积淀深厚,景点资源众多,但与周边区县资源与文化的同根性较强;加上安州区旅游资源开发起步较晚、缺乏不可替代性,经济效益发挥不足。在四川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背景下,北川、江油、绵竹等周边地区已进一步加大对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区域市场竞争、游客分流进一步加剧,安州区文旅产业加速发展难度增加。

消费快速更迭导致市场需求不断变化。伴随国民出游行为的日益频繁,游客旅游经验日益丰富,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已无法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日渐多元的旅游需求。安州区大部分旅游产品、旅游业态较为单一,公共配套服务方面相对粗放,面对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如何找准自身定位,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品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安州区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国土空间管控范畴与力度逐步严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文化旅游规划要纳入空间规划系列之中,主动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当旅游专项规划与三条红线出现矛盾时,强化底线约束,体现保护优先,并明确调入调出规则,如何破解国土空间与文旅开发之间的矛盾是未来文旅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疫后”经济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及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整体经济增速减弱,未来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旅游需求和消费需求,同时也加速了文化旅游业态重构与文旅企业大洗牌,诸多不确定因素均增加了文化旅游发展的难度。

第二章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特别是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明确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中央、省、市、区对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的主要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决策和四川省委“关于大力推动四川省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部署,抢抓“成德绵一体化”“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新区”“缩小与绵阳城区差距”和更深度的融合等城市发展契机,以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熊猫国家公园”“大九寨国际度假目的地”建设等文化旅游发展机遇,秉承“三新”工作思路,围绕安州区建设“全省经济生态强区”“绵阳城市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挥主城区位、资源富集、文化厚重等优势,将文旅产业作为推动安州区服务业倍增发展的首位产业重点打造,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打造特色精品、提升产品品位、壮大产业规模、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塑造区域品牌、增强精准营销为路径,强化文旅融合与产业跨界,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综合竞争力,全力将安州区文化和旅游打造成为促进乡村振兴、富民强区、转型跨越的核心动能,加速将安州建成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强区、旅游强区。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繁荣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产业,不断增强安州区文化和旅游影响力。

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促进“大九寨国际旅游目的地”“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龙门山旅游文化走廊”等区域性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注重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坚持改革开放,深化文化和旅游体制改革,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与国内外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推动安州区文化和旅游走出去;坚持共享发展,注重文化惠民和旅游富民,促进普惠共享。

坚持规划先行,落实多规合一。始终遵循“规划先行”的发展要领,为行业发展的条理性和科学性奠定坚实基础。本次规划及后续开展的片区文旅专项规划需要与安州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以及国家公园规划、风景名胜景区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等规划统筹协调,贯彻实施多规合一,保证与经济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各规划和有效落地落实

坚持以人为本,坚守安全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增加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守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发展贯穿文化和旅游发展全过程,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

坚持融合发展,注重科技创新深化文化和旅游各要素的融合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水利、康养等产业融合,注重与科技领域融合,推动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推动新科技在文化和旅游领域的转化利用,实现文旅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第三节发展目标

2025年,全面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力争完成罗浮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跻身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行列,建设成为九环线上重要的旅游节点和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四季康养全域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强区;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量领跑全市,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文化事业供给力兴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进一步提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数字化水平,推动分馆建设,新建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馆、古籍典藏与展览馆,继续推进基层“十里文化圈”、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建设。文化艺术创作繁荣、精品众多,群众性文化事业繁荣。到2025年,全区公共文化事业再上新台阶,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全覆盖,村级文化中心配套设施更加完善。

——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传统与新兴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壮大,成功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本土文化企业、民间工艺企业和非遗转化项目,“书香文化”影响效应充分发挥,安州剪纸等非遗有效传承与利用,大中型品牌节庆活动丰富开展,不断提升安州区文化开放度和对外文化形象影响力。到2025年,全区“名人名品、名镇名村”系列IP发展成熟,规上文化企业累计达到8家以上,民间工艺品类型20个以上,形成3个具有影响力的文化节庆活动。

——旅游产业质量明显提高。强化龙头引领,做大以“罗浮山康养小镇、安州精品民宿、安州乡村旅游、科技城城市新中心”为中心的“尖子产品”;精品支撑带动,做实文旅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扎实推进文化旅游标准化建设,促进文旅新业态有序更新,强化文化旅游经济实体建设在全区文旅产业中的主导地位,打造一批知名本土文旅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到2025年,打造一批A级旅游景区、国省级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牌等文化旅游标准化品牌,全面建成绵阳市旅游集散“新中心”和旅游消费“夜归地”。

——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落实“智慧安州”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安州区全域旅游综合质量,顺利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重点推进罗浮山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白水湖4A级旅游景区创建,构建“食、住、行、游、购、娱、健、闲、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满足高、中、平多层次旅游需求;以安州全域旅游大环线为重点,打造一批高标准旅游风景廊道,优化升级全域交通配套体系;完善全域集散体系、全域导览系统、旅游厕所、自驾车服务基地和营地等服务设施。

1 安州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主要指标

2023年

2025年

1

国家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省级)

1(国家级)

2

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个)

 

1(力争国家级)

3

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1

≥1

4

国家4A 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个)

1

≥1

5

国家3A 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个)

1

≥1

6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1

≥1

7

天府旅游名县

1

 

8

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个)

1

≥1

9

天府旅游名镇(个)

1

≥1

10

天府旅游名村(个)

1

≥1

11

天府旅游名宿

1

≥1

12

天府旅游名品

1

≥1

13

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2

≥2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个)

1

3

15

规模以上文旅企业 (家)

5

6

16

市级以上影响力的旅游节庆(个)

1

2

 

专题1-发展目标

全区“十四五”总体创建目标——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基于标准、高于标准”的原则,全面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达标,“十四五”内圆满完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工作。推动安州区文旅产业发展由“景区”向“全域”模式转变,促进安州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天府旅游名县:力争从绵阳市“保二争三”的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目标中突围,跻身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名单,建成天府旅游名县。坚持“旅游特色鲜明、产业实力雄厚、发展环境优良、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应突出”路径发展,全面提升安州区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按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工作思路,到2025年,力争创建四川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查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全区“十四五”专项创建目标——

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建成罗浮山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1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水湖景区、枣皮走廊-蝴蝶谷景区;

1个以上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罗浮山温泉度假区

1个以上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隐海.雨村度假区、千佛山生态旅游示范区;

1个以上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幸福七里乡村旅游景区、花城果乡杂柑产业园区、环湖碧荷园景区

1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中华酒趣园”沸酒田园综合体;

1个国省级红色教育基地——千佛山战役红色遗址公园;

1个以上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隐海.香主题康养调元文化产业园、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民俗文化产业园、斑布中华纸文化创意基地;

1个以上省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或营地——入选“四川省首批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名单”的千佛镇红色走廊和“首批四川省地学类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名单”的安县海绵生物礁以及乐土农庄研学营地、桂家湾乡村农旅印象研学基地、蝴蝶谷十二工坊研学营地;

天府旅游名牌系列——

1个天府旅游名县:绵阳市安州区;

1个以上天府旅游名镇:桑枣镇、花镇、千佛镇;

1个以上天府旅游名村:桑枣镇齐心村、千佛镇东益村、花荄联丰村、雎水白河村;

第四节空间布局

根据安州区“十四五”发展动向,充分调动全域旅游辐射带动效应,优化安州区的文旅战略布局,构建“一环驱动、双心引领、三带融合、五区共兴”1235安州区文旅发展新格局。

2-1 安州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图

“一环驱动”——即安州区全域旅游大环线

   精准对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安州区文旅项目的交通通达性与便捷度,扩大各大景区、特色乡镇、精品村寨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温泉康养游、生态游、乡村游和民宿游向更深层次、更广空间迈进,串联打造数以百里的“安州区全域旅游大环线”。环线全线达到二级公路等级标准,分段打造不同景观、不同文化主题的风景道,沿途通过精品化“绿岛”的形式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双心引领”——即城市休闲与温泉度假两大核心

   美丽花城城市文旅会客厅:充分利用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依托绵阳城市新中心建设,与河东新城建设与河西城市更新相结合,推动安州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完善城市文化旅游综合接待服务功能,建设智慧旅游信息中心,营建多样化消费业态与场景,强化区域文旅智慧化发展的示范和中枢地位,打造美丽花城城市文旅会客厅。

   罗浮山温泉康养度假核:依托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以罗浮山温泉康养小镇建设为核心,推动现有温泉度假产品与配套的精品化、主题化、人性化的提档升级,实现“世界级温泉资源”优势的产品价值转化,构建以温泉康养产业为主线的全天候、全年龄、全家庭的产品供应体系,建设以“四季康养”为特色的西部乃至全国著名的温泉度假示范项目,引领带动龙门山沿山度假产业带发展。

“三带融合”——即3大特色文旅产业发展带

   龙门山沿山度假产业带:东西分别以罗浮山、绵阳西站为起始点,充分挖掘温泉、山地、田园、滨水和中草药产业等资源,以罗浮山温泉为龙头,以白水湖、蝴蝶谷、千佛峡等为支撑,合理布局度假产业要素,打造以罗浮山温泉康养度假、千佛山生态旅游度假、白水湖水上运动度假、雎水文化旅游度假等为引领的休闲度假走廊,构建龙门山沿山度假产业带。

   辽安路乡村休闲产业带:依托辽安路农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以规模化、集约化、精品化发展为目标,加强农文旅联动开发,保护和提升沿线村落格局、田园环境、水系景观和民俗文化,提升文化旅游项目品质,完善乡村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体系,打造一批乡村休闲农庄、乡村度假综合体,提升一批乡村农家乐、乡村酒店、乡村民宿、乡村集市,推动辽安路沿线乡村休闲产业高质量发展。

   秀水河十里画廊田园观光带:依托秀水河诗意山水、如梦田园等景观特质,以河流为基础,以村落为载体,挖掘竹排、游船、绿道、马道等特色旅游资源,引导秀水场镇、塔水场镇民居风貌改造、场镇商业和场镇形象的提升,强化资源整合,推动沿途旅游资源有效串联,促进秀水河十里画廊沿线美丽乡村发展。

“五区共兴”——即5大文旅优势产业聚集区

   乡村温泉康养产业集聚区:前山后山整合开发山上山下协同开发、景镇一体开发、三泉联动开发、城乡互动开发”为路径,以罗浮山温泉为主体,以桑枣镇为核心开发区域,向外辐射干柏村等点状乡村休闲板块,打造以温泉康养、乡村度假、运动休闲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生态运动产业集聚区:整合千佛、桑枣、高川等沿山乡镇的山地、森林、冰雪、城镇、村落和农业产业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创新生态旅游模式,重点发展生态露营、森林科普、山地观光、户外运动、地质科考、动植物研学等业态,构建“生态涵养+森林防护+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体系,打造以户外运动和山地度假为特色的生态产业示范区

   城乡休闲康体产业集聚区:依托绵安一体化、千佛山生态康养文旅片区建设,以河东新区文旅新城为核心,推进河西城市更新,完善安州城市文旅休闲功能,推动绵州古城、乐乐世界、汽车主题公园、喇叭洞开发等大项目建设,打造安昌河滨水休闲带,推动城市近郊乡村旅游产品升级,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建设安州区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服务于安州乃至绵阳的综合服务基地。

   文旅融合产业集聚区:“山湖镇村”一体化发展为理念,整合雎水镇、白水湖以及周边乡村、民俗、山水资源,挖掘踩桥民俗文化、沙汀文化、三国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以特色民俗体验、传统文化康疗、养生养老、滨水休闲度假为特色,打造一批传统文化“网红打卡地”,形成安州区非物质文化展示窗口和传承创新发展极核。

   原乡文化与田园康养产业集聚区:以秀水镇、塔水镇、河清镇、桑枣镇为重点区域,以“原乡化、精致化、品牌化”为方向,以“田园康养、原乡体验”为导向,整合当地自然与人文资源,构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休闲、农事体验、农产品深加工等聚集性产业发展,打造国家农业公园的产业承载区和全域旅游目的地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三章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高文化事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第一节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化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程,加快实现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继续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和数字博物馆建设,积极争创“三级博物馆”,补齐美术馆、艺术表演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设施短板,统筹纪念馆、乡村史馆和社区阅读中心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开放服务,对未达标的乡镇级文化馆、文化室进行新建和改(扩)建,推进乡村史馆基础性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乡村史馆项目建设补助资金,推进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建设。加快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抓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以文化赋能继续推动乡镇基层服务设施标准化与特色化建设,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起来”;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社区)书屋、农村数字文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六大工程”,创新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24小时无人图书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大对镇村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文化之家建设,保障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修订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等使用效益和开放水平,推动公共图书阅览阵地的图书在全区范围“通借通还”,实现“一卡通”服务。加强区域文化机构合作,促进与成都、重庆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县市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深入推进“全民阅读书香安州”基地建设,开展“全民阅读”“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活动,推广数字农家书屋,打造“云书屋”平台,推动公共阅读服务由“网下”向“网上”延伸。推进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构建发行网点和农家书屋的图书流转体系,提升农家书屋综合利用率,发挥数字图书资源潜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继续举办好“迎新春群众文艺晚会”“中国春社·雎水踩桥”“安州大舞台·惠民演出季”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开展以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科学推进“订单式”“菜单式”“按需点单”服务,偏远乡镇/村开展以流动文化车为主要形式的流动文化服务,实现安州区文化事业共建共享。培育一批文艺骨干队伍和社会团体,鼓励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指(辅)导员队伍进入社区,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居民综合阅读率80%,每年组织开展10次以上全区性大型文化活动。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运营。鼓励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内部文化设施向公众开放。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赞助活动、捐资捐物等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依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公共文化资源使用效率。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圆梦工程”,培育一批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机制,实现政府“送”文化与群众“要”文化精准匹配,探索政府搭台与群众唱戏的工作模式,全力培育和激发群众文化活力。构建公共文化传播体系,深入推动传播手段创新,建立“中央厨房”机制,构建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移动媒体矩阵,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现代传播体系,强化主流媒体的公益属性。逐步开放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和项目库,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和方式多元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主流媒体产品列为公共文化产品统一实施政府采购。

第二节 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广电惠民工程,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战略部署,大力推进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智慧广电示范区建设;统筹有线、无线、卫星、IPTV等传输方式,扩大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推动广播电视从户户通向人人通、移动通、终端通升级;按照“县级有机构管理、乡镇有网点支撑、村组有专人负责”的原则,加强村村响广播、应急广播、基层免费公共WIFI、有线电视、直播星、地面数字电视的运行维护。

打造广播电视公共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全区公共建筑、新建住宅等广播电视网络覆盖建设。整合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资源,打造本地化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和数字产品,推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从“单一广播电视收视服务”向“无线移动终端”延伸,从“有线电视终端”向“无线移动终端”延伸。发挥广电行业优势,助力做好广电惠民民生脱贫攻坚后评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落实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收视维护费减免政策。

推动全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依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部署,编制全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技术方案和项目建设方案,建设安州区应急广播播控平台、传输覆盖网络、应急广播终端、信息安全系统、机动应急广播系统和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加强与区融媒体中心、应急管理(地震)、气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森林防火)等部门的合作,实现管控网络化、运行智能化、内容融合化和运维标准化,不断拓展应急广播功能。打造“广播终端有线/无线接收、广播信号有线/无线传输”应急广播网络。力争在2024年建成五级联动的全时段、全天候、全方位的智慧安州应急广播体系。

提高广播电视全媒体传播能力。实施融媒体精品工程,培育具有安州特色的融媒体产品和品牌。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构建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化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加快推进安州区数字乡村、数字化广播电视网建设与应用,重点推进安州区广播电视综合演播厅项目,提升影视立体化传播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动安州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造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推进安州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区域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对接融媒体应用程序与大数据中心应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夯实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和行业监管,规范安全播出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流程,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强化日常巡检巡查。继续做好C频段广播电视卫星接收站免受5G基站干扰相关工作,加大对“黑广播”的监听监测和查处打击力度。完善融媒体绩效综合评价机制,提高广播电视全媒体影响力、传播力。强化行政管理责任和广电从业机构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净屏”专项行动,开展非法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治理。严格执行广播电视三审、重播重审、重点时段重点节目主要负责同志审查签字、违规节目处理处罚、问题节目公开批评、收听收看等制度。加大对网上有害视听节目和非法传播行为的打击曝光力度,确保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

第三节 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加大政策理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理论宣讲和公共文化服务载体,不断培植和壮大理论宣讲团队和文艺宣传队伍,有效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方针和国家法律法规,并充分利用和挖掘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文物资源,加大宣讲员培训力度,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感恩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和宣传活动。

   繁荣艺术创作和作品推广。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对优秀作品创作的扶持,特别加大对安州地方特色文化为题材的文艺创作力度,对李调元、沙汀等文化名人的公共文化设施实施网络优化。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构建城乡一体、区域均衡、人群均等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程;加快实现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深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积极争创“三级博物馆”,补齐美术馆、艺术表演场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设施短板,统筹纪念馆、乡村史馆和社区阅读中心、数字书屋、公共数字阅读终端等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开放服务,对未达标的乡镇级文化馆、文化室进行新建和改(扩)建,推进乡村史馆基础性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乡村史馆项目建设补助资金,推进城市“十五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建设。加快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抓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以文化赋能,继续推动乡镇基层服务设施标准化与特色化建设,让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起来”,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农家(社区)书屋、农村数字文化、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六大工程”。加大对镇村农民工文化驿站、留守儿童文化之家建设,保障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扶持一批与安州特色文化有关的人物和文化企业。编辑出版一批介绍安州特色的历史和文化、民间传说、研究专著等文化系列丛书,形成系列讲述、记录性音视频史料。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创作人才和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引导、宣传推广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构建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在书法、美术、摄影创作等方面,力争入选省级以上展览,增加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作品数量。发挥安州在小品创作排演方面的优势,传承复排“传统优秀题材小品”,实现由“小品”到“大戏”的转变,力争斩获国家级奖项。继续开展“沙汀文艺奖”评选,推荐和选拔一批优秀的群众文艺作品参加各类文艺活动,争取获得省级以上群众文艺创作,提高安州区群众艺术创作水平。

   生产创作广播影视精品力作。着力聚焦重大主题和重要历史、现实题材,按照“找准选题、讲好故事、产出精品”的要求,加大网络剧、广播剧、公益广告、网络视听、短视频、微电影等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力争实现以《雎水十年》为代表的优秀文化影视剧目的成果转化,健全完善广电影视产业链,促进影视衍生产品开发,推动影视与旅游、时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共进。推动“安州造”在全国重点卫视和网络影视平台展播,为安州区实施“一极三地一中心”战略部署和建设全省经济生态强区提供更丰厚公共文化基础。

第四节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

加大文物保护和修缮力度。加强文物科技创新,开展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加大古籍保护与利用力度,推进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健全文物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明确相关机构承担文物保护管理职能,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发挥乡镇(街道)文化站作用,发展群众文物保护员队伍。完善国保单位开禧寺的总体规划,逐步扩大其现有保护范围,使其恢复历史原貌;完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禧寺的塑像、彩绘粉饰、石刻万佛台、殿内香烛台修复工程和大雄殿、送子殿、五郎殿内的壁画修复工程;完成清泉观音寺、乐兴观音寺、李调元墓、清泉高步云墓等抢险加固维修工作。

积极推进非遗传承与保护。利用好安州区博物馆展陈功能,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做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积极推荐和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加大对调元文化、沙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加强对安州山歌、雎水踩桥等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深入民间挖掘整理原始的安州民间传说、无文字记载的口授民歌、民谣、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对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的支持力度,加强青年传承人培养,发掘申报新的非遗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经常性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技艺展演、学术讲座等活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水平。

深入推进工业遗产保护。推进工业遗产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支持依托工业遗址打造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产业园区、红色主题景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文化产业、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工业遗产旅游新模式;促进工业遗产与现代商务融合,发展以工业遗产为特色的文化活动,打造文化消费集聚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

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农业农村部门携手组织开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和认定,做好评估、标识、建档等工作,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探索多元保护与发展途径,强调在规划发展中进行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对传统生产技艺、重要农业景观、传统村落进行有效保护。设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探索打造创意农业、共享农业、农业文化遗产公园等保护利用模式,构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制定品牌推广策略,打造包含旅游、文创、科普、研学等元素的区域公共品牌,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化推广传播。积极开辟资金渠道,探索项目、政策、资金、人才、智力、技术、实物等多种生态补偿方式,提升农业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水平。

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与住建部门携手协作,建立健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机制,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纳入区、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建立健全保护名录制度,将符合申报条件、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地段和历史村镇纳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体系,申报认定一批国、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计划,探索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合理途径,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结合城市更新、文化建设、非遗保护、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和服务业提升,规划实施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项目,努力形成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格局。

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和文物行政执法。切实履行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逐级分解落实保护责任,明确相关机构承担文物保护管理职能,形成文物安全长效机制。将文物被盗、火灾、雷击等隐患,以及安全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演练处置、文物安全责任制落实等情况作为重点,切实加强文物安全检查巡查。加强基层文物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强化文物监管力量。建立完善文化、住建、规划、公安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联合处置文物行政违法突发事件。加强文物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落实文物违法案件移送、涉案文物移交等制度。


第四章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实施文化消费促进工程,打造“绵阳城市消费新中心”,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一节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能级。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文化创作出精品。推动文化资产管理、文化产业融资租赁等金融业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探索文化资产管理、文化产业融资租赁、文化保险担保等金融业务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深化文化产业跨区域合作,积极发展文化宣传、文化贸易,拓展区外文化市场。推进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面落实,加强反垄断执法和垄断行业监管。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创新监管方式。

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鼓励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推进示范区、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本土文化IP,形成全民创业孵化园、文化创意产业园,丰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内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促进文化消费,形成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区,构筑“多点支撑”的文化产业总体格局,塑造安州区文化产业核心地标。鼓励支持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主题旅游、民俗文化工艺品开发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安州区文化产业新增长极。大力发展体育传媒、体育影视、电子竞技等体育文创产业。

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挖掘罗浮山、千佛山、白水湖、羌王城、姊妹桥、太平桥等重点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旅游开发的综合效益。通过数字化、主题化与节事营造等手段,赋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活动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的产业化等功能转型。提高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培育或引入一批文创企业或机构,推进安州木雕、土陶、红酥、包蛋等传统非遗的文创化升级。将现有旅游产品通过文化包装,提升其内涵和吸引力,实现文化和旅游互促协调发展与相互间的动能转换,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第二节 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

重点发展大众娱乐产业。围绕“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国家重点文艺工程,推出一批讴歌伟大时代和反映安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点文艺作品。支持健康向上的大众娱乐项目开发,培育一批高质量网咖、KTV等休闲娱乐场所,推动重点艺术表演团体和重点演艺经营场所发展。繁荣演艺市场和夜间经济,通过多媒体、沉浸式等光影新科技提升城市夜间景观,从“夜景、夜游、夜秀、夜读、夜市、夜娱、夜养”等多个维度培育文旅夜间消费业态,打造富有安州特色的文化娱乐休闲品牌。

大力发展现代传媒产业。打造新型主流新闻媒体,重点发展数字电视、数字报业、移动媒体和新媒体广告等行业,培育立体、高效的传播网络和新媒体业态。推动出版发行体系建设,发展数字出版、数字阅读、数字印刷等,形成出版新优势。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性、成长性、示范性的印刷产业项目,推动印刷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搭建集视频、微电影、音频、图像、文字“五位一体”的全媒体传播系统。

扶持工艺美术产业。坚持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加强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发掘和保护,推动工艺美术产品特色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增强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品类等创新能力,确定一批重点扶持的传统工艺项目和传统工艺企业,推动竹编、木艺、漆艺、葫芦烙画等特色工艺美术的发展,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鼓励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推动文化创意和工艺美术融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快形成文化创意和工艺美术生态体系。

培育数字文创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对文化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推动文化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出线下实景直播、VR旅游等沉浸式体验型文旅消费。运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推进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虚拟化、可视化、互动化,创造和满足新的文化消费需求。将文化旅游进行数字化创新,推动线上文旅产业投融资,开展文创产品在线生产、营销和销售。

鼓励发展文化教育培训产业。线上教育和线下培训相结合,依托各类文艺协会、社团组织人才、文化设施等资源,围绕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规范化发展艺术类教育培训服务。丰富各类学习活动,每年定期举办农耕文化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科普宣传周等大型学习活动。图书馆、文化馆等引入国学讲堂、社科公开课、3D少儿立体书等文化内容展示或主题活动,加强文化艺术交流。扶持地方文化演艺、培养专业与业余相结合的文艺队伍,提高创作和演出水平。

第三节 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

   扶持文化企业发展。制定实施文化产业重点企业培育名录,引进、组建、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文化企业并鼓励其成长为骨干企业。实施“安州区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扶持计划”,鼓励以创新创业为代表的多种社会组织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促进小微文化企业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引导和扶持创意人才、中小投资者、大学生创办文化企业。推进重点文艺院团建设,努力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创新发展。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整合内部资源,借力外部力量,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着力解决基层文化阵地“建、管、用”脱节问题,增强文化发展活力。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扶持民营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引进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文化企业品牌化、连锁化、联盟化发展。

第四节 激活文化消费新市场

   丰富优质文化供给。合理布局文化消费场所,提供有效覆盖、方便快捷的文化消费设施。挖掘、研究、利用安州区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等,以文博、文创、文化演艺为重点,扩大优质创新型文化产品的市场供给。加强与市级及以上融媒体平台的合作,扩大人员、技术和节目等业务交流。积极参与省市级重点文化交流项目,充分发挥新兴网络媒体传播优势,打造出一批具有品牌影响的区域特色栏目(节目)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实施网络文化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搭建网络文化人才培养平台,积极发展文化电子商务。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文化消费综合体,促进城乡文化设施共享。

推出消费惠民措施。出台促进文化消费及其市场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健全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的长效机制,举办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鼓励全民参与文化消费。推动文化消费领域产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文化消费市场规范发展,加强文化消费权益保护。引导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消费模式,打造在线文旅超市,开发线上营销、线上预订、线上购物等功能,推动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

拓展文化消费时间。挖掘夜间文旅消费新业态,推出《雎水十年》等一批优秀影视作品,积极发展夜间演艺、城市灯光秀、24小时书店、特色风情街、美食网红店、非遗文创集市等夜间文旅业态,建设与河东新区、河西老城重点商圈发展相融合、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形成“夜游、夜购、夜演、夜娱、夜宵、夜读、夜展”等“一站式”的夜间文旅消费新业态。

专题2-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内容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工程——

推动羌王城文化产业园、雎水春社踩桥文化博览园等传统文化项目建设;

开展调元文化产业园、绵州古城文化产业园等新兴文化主题项目建设;

建设1-2处文化创意街区或基地;

规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工程——

支持引导文化企业注册、培育、保护和利用商标,支持文化企业参加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核心的全国各类赛会节展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名人、名品、名镇、名村”等方面,培育一批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系列品牌,名人即立足李调元、沙汀及非遗传承人等,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人;名品则立足安州红酥、土陶、焦鸭子、张包蛋等民间传统手工非遗技艺,申报一批省级、国家级非遗;名镇即依托花荄镇、雎水镇、桑枣镇、千佛镇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天府旅游名镇;名村即依托文化传统村落,打造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


第五章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落实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科学规划、资源整合、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精品打造、亮点营造等实施力度,推陈出新培育旅游核心吸引力,实施全区旅游产业扩容提质工程,全面推动安州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成功创建。

第一节 推动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构建以“龙头牵引、精品示范”为核心的安州区旅游重大项目体系,培育壮大一批文旅企业,招引实力强、有成熟经验、品牌知名的大型文旅开发企业投资、入驻,提升安州区旅游硬实力。

   整合打造三大龙头项目。立足“世界康养温泉罗浮山、生态红色千佛山、秀美灵动白水湖、科技城城市新中心”四大名片,集中力量整合打造具有驱动效应的四大龙头项目,强塑安州区旅游核心吸引力。全面启动罗浮山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项目。以罗浮山温泉康养小镇建设为抓手,深度解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标准,推动度假区的统筹发展、扩容提质,全面提升度假区的管理水平与服务品质;规划新增2个以上高品质度假酒店,打造一批文化主题精品民宿,全面提升度假区住宿接待能力与水平;丰富“温泉+”产品业态,提升羌王城、飞鸣禅院、温泉主题博物馆等传统项目,配套建设温泉主题文化街、植物园、自驾车营地等项目,打造以温泉康养、温泉运动、温泉文化体验等为特色的综合性温泉主题度假区。努力打造千佛山生态康养旅游区项目。严守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为主的生态红线,依托千佛山得天独厚的山地生态资源与品牌知名度,以立体度假气候、大熊猫文化、红色文化为特色吸引,打造集生态康养、山地运动、森林拓展、教育研学、野奢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态康养旅游区,重点建设千佛峡轻奢养生度假区、千佛山片区产业基地提升项目、千佛山战役红色遗址公园三大核心项目,加快实现绿色崛起,打造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四季康养、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高标准开发白水湖度假项目。依托白水湖依山傍水的良好自然资源,重点开发轻度假、水上运动、夜游夜宿等文旅产品,全力推进白水湖文旅市场的强势回归。谋划打造中国科技城·文旅新城项目。用好绵阳市“中国科技城”的金字招牌,紧抓“绵阳城市新中心”“绵阳科技城新区”等城市发展机遇,依托城市新区及旧城城市更新,重点发展城市旅游与休闲,统筹规划一批以绵州古城、科技文旅综合体为重点的综合型文化旅游项目,打造集城市休闲、美食体验、旅居度假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集聚地、网红打卡地和绵阳夜经济主阵地。

专题3-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内容

罗浮山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罗浮山国家健身步道:显著提升罗浮山片区基础设施与服务功能,建设罗浮山温泉康养小镇环线旅游道路、环山登山步道与徒步步道,推动国家级健身步道的打造。

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打造一批投资过亿,兼具个性化、特色化、差异性的高端温泉主题类子项目。

千佛山生态康养旅游区——

千佛峡轻奢养生度假区:依山就势,依托高端民宿集群,打造环山游骑步道、生态景观长廊、演艺广场、山地拓展基地、山涧营地,沿线配套旅游厕所、观光车站、生态停车场、应急急救中心等服务设施,集中打造集避暑度假、生态养生、漂流游乐于一体的山地休闲度假胜地。

千佛山片区产业基地提升项目:以大熊猫文化为主题,以大熊猫科普研学、科考拓展功能为核心,打造熊猫客厅、博物馆、熊猫主题大道。配套包括游客接待中心、能源服务中心、换乘中心、停车场、标志性大门、绿化及小品、电力工程、给排水工程及污水处理建设。

千佛山战役红色遗址公园:以千佛山战役遗址抢救性保护战壕、碉堡为重点任务,建设千佛山红色教育基地,完成周边植被恢复,打造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的真人户外拓展项目,通过模拟微型山地户外拓展运动的形式,进行主题化的红色教育与对历史重演的体验。

白水湖轻奢水上运动度假——

依托白水湖依山傍水的良好自然资源,重点开发临水轻奢度假酒店、民宿产品;并结合3000余亩的优质水面,引入皮划艇、路亚舟钓等水上赛式运动,开展游船、龙舟、水上音乐节、水上餐吧等特色文娱活动;结合岛屿及良好植被等独特资源,以高端、轻奢、小规人群模聚集为定位,建设一批适新、猎奇、梦幻、童话类文旅产品,着力形成世外桃园.山水仙境的白水湖品牌标识。

中国科技城·文旅新城——

绵州古城旅游区:结合雎水踩桥文化、三国古镇文化与调元美食文化,以古城肌理为载体,以“绵州文化”主题为吸引点,沉浸式体验鲜活的民族精神文化为内容,差异化联动绵阳全域旅游,建设成为集文化体验、民族活动、旅游科技、美食购物、休闲娱乐、主题住宿、全域集散、康养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级沉浸式文旅度假目的地”。

科技文旅综合体:在安州区河东新区建成以湿地生态公园、主题乐园、水世界、温泉度假酒店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体验场馆、幻影5d剧场、水上乐园、地中海主题景区等体验项目为引擎的综合体验乐园,有效串联周边旅游项目打造周末游、假日游线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带动周边酒店和商业发展,为绵阳及未来科技新城的发展提供支点。

提质扩容一批精品项目。夯实安州区文旅发展格局的中坚力量,高质量推动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建设。狠抓旅游标准化。全力推进罗浮山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打造白水湖等2家以上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幸福七里等1家以上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千佛山生态康养旅游区等1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千佛镇等2家以上的天府旅游名镇。鼓励发展产业融合新业态。推动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等创建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推动“中华酒趣园”沸酒田园综合体等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区;推动千佛山战役红色遗址公园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培育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构筑本土特色文旅名片。挖掘调元文化、沙汀文化、民俗文化,打造隐海·香主题康养调元文化产业园、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文化产业园区,推动《雎水十年》等文化影视剧成果转化,丰富本土文旅名片影响力;建成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带动的乡村旅游精品村寨、精品民宿、乡村创客基地,激活乡村资源价值。

第二节 丰富优质旅游产品体系

  重点旅游精品打造,调整产品结构,辐射和带动其他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构建特色化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实现旅游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旅游产品提质升级。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充分挖掘安州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赋能文化新内涵,培育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品综合创新驱动能力。立足“温泉康养、城市休闲、山地生态、乡村度假”4大优势产品,创新打造工业科技旅游产品、文创乡创旅游产品、亲子研学旅行产品3大新业态产品,构建“4+3”旅游产品体系。探索基于疫情防控的新型消费模式,大力发展中医康养、医疗旅游、温泉养生等健康旅游产品,积极拓展商务会奖、婚庆婚恋、户外拓展、骑行穿越等业态。

  做强温泉康养旅游产品。挖掘罗浮山温泉世界级科学认证疗养温泉的资源优势,以康养产业发展为导向,将森林养生、医药疗养、膳食调养、民俗体验、地质科普等外延产品与温泉养生相结合,构建多样化温泉旅游业态,打造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温泉康养小镇高品质温泉度假产业集聚区。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以罗浮山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总体目标,塑造区域“标杆性”温泉康养品牌形象,构建安州温泉康养度假特色品牌。

   做特城市休闲旅游产品。围绕绵阳城市新中心建设,以河东新区城市新空间为核心载体,带动河西城市更新,开发多元的城市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城市品位与吸引力。以城市滨河带为轴心,打造城市绿廊、绿道和公园,营建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持大型文商旅综合体、主题乐园、科技金融城、特色商业街区、文创园区等类型项目建设,推动宾馆饭店、特色餐饮、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配套要素的全面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沉浸互动体验及全新场景应用,将安州城区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住宿、餐饮、体验和购物于一体的绵阳旅游综合集散地和旅游夜归地,为“绵阳城市新中心”的发展提供支点。

   做优生态运动旅游产品。整合山地丘陵的立体气候、生态基底、特色产业资源,打造绿色低碳的山地度假产品。创新生态运动旅游组团式开发模式,依托龙门山带优良的山水森林资源,丰富山地休闲与运动产品供给;借助举办各类山地品牌节庆赛事,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山地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打造集山地运动、自然科普、研学教育、避暑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运动旅游目的地。

   做精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加大全域乡村旅游集群化、精品化发展力度,实现乡村旅游全面升级,重点打造龙门山沿山精品民宿带形成高品质民宿度假群落。赋能“山湖镇村”空间一体化共生价值,打造集农趣体验、农耕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科普教育、精品文创于一体的乡村度假产品,精品化、特色化包装升级一批以花城果乡、红花源、幸福七里、环湖碧荷园、泉塘坝为重点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以齐心村为代表的一批精品村寨,鼓励建设一批精品民宿、高星级农家乐、乡村创客基地,助力安州区乡村旅游向乡村度假转化

   开发新型工业旅游产品依托丰富的汽车、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资源,深入挖掘企业文化,发掘工业产业的独特元素和IP形象,融入主题科普、文化创意、休闲体验等要素,打造工业旅游的特色与亮点,构建一个“可观、可玩、可学、可购、可闲”的工旅融合生态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旅游中的应用,促进传统工业提档升级,推广一批工业(科技)新型业态,打造绵阳乃至四川新兴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让工业科技旅游产品成为安州全域旅游的新亮点和新品牌。

   创新研学旅行产品依托自然生态、人文风情、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针对中小学生及青少年、社会组织、公司团队、公务员等不同人群,创新开发各类生态环境教育、红色爱国教育、国学礼俗教育、非遗文化教育、自然遗产知识教育等研学产品,满足国内消费多元化与旅游产品提质升级需求,打造多样化的研学旅行示范基地。通过多维体验、声光电科技等手段,提升区博物馆、地质公园博物馆、文化馆的科普教育功能。完善海绵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等项目的研学服务设施,构造沉浸体验式研学环境,打造主题式营地、户外拓展以及传统教学与实体体验相结合的户外营地研学产品,力争创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或全国研学旅行示范基地。

   丰富拓展旅游文创产品突破传统乡村旅游粗放式发展,赋能文化力和创新力,聚焦“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把农村园林地转变为旅游景区,把农民转化为旅游从业者和产业工人,把乡村资源等转化为旅游文创商品。通过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深加工生产和“互联网+销售”等手段开发特色文创乡创产品,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吸引力和附加值,以精品民宿、主题农庄等形式助推乡村振兴产业生态链条构建,培育一批集文创产业、温泉度假、乡村休闲、山地生态为一体的乡创产品和文创产品。

第三节 打造旅游特色精品游线

   围绕“来安州,耍安逸”,按照“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思路,整合全区景区景点及文化旅游资源,做大做强品牌线路,与绵阳市其他区县及邻近县市协同发展,实现互补与共赢,构建“1+6+3”的游览线路体系。

   “安逸安州”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依托罗浮山温泉特色资源,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规律,整合打造1条安州区全域旅游精品环线,通过“大环线-小交通”的方式串联全区核心景区景。策划“秀美安州”旖旎乡村之旅、“云上安州”户外运动之旅、“乐活安州”田园骑游之旅、“探秘安州”地质科普之旅、“书香安州”民俗体验之旅、“活力安州”工业观光之旅6大特色主题旅游线路。

   川内区域协同旅游线路。加强与绵阳市其他区县文旅发展联动,主动融入到大成都、大九寨等区域协同主题游线,打造1条全景绵州主题游线、1条成德绵一体化文化主题线路、1条成绵乐度假精品线路。

   假日旅游精品线路。开展消费示范引领,在温泉旅游度假区、洋马路等地培育多条品牌风情街,开发设计“一日游”“周末游”“2.5天微度假”等假日旅游精品线路,满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居民周末、小长假旅游休闲需求,拉动消费繁荣假日经济,打造成渝周末乡村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

专题4-文化旅游线路

1+6条安逸安州特色精品旅游线路——

安州区全域旅游大环线:安州区旅游集散中心—花城果乡乡村休闲区—红花源乡村休闲区—喇叭洞地质探险体验区—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枣皮走廊·蝴蝶谷—千佛山生态康养旅游区—泉塘坝原味乡村田园养生度假区—白水湖蜀乡山水养生度假区—环湖碧荷园乡村旅游区—雎水民俗文化古镇—成兰铁路安州站—秀水河十里画廊田园观光带—调元文旅博览园—幸福七里乡村旅游区—安州区旅游集散中心。

“秀美安州”旖旎乡村之旅:花城果乡—阳光菜地无公害蔬菜产业园—长生蓝莓创意体验综合体—喇叭洞—花溪十里——枣皮走廊·蝴蝶谷—泉塘坝—环湖碧荷园—雎水古镇—幸福七里乡村旅游景区—乐兴猕猴桃走廊。

“云上安州”户外运动之旅:汽车运动主题乐园—红花源自驾车营地—花城果乡自驾车营地—绵州古城/乐乐世界喇叭洞桑枣自驾车营地罗浮山攀岩基地飞猫滑伞基地枣皮走廊·蝴蝶谷漂流运动基地齐心村白水湖自驾车营地泉塘坝枫香彩林半山运动基地秀水河水上漂流基地幸福七里自驾车营地。

“乐活安州”田园骑游之旅:花城果乡—幺妹湖—喇叭洞—桑枣罗浮山温泉小镇—泉塘坝—白水湖—环湖碧荷园—雎水古镇—秀水河水上漂流基地—宝林南部入口服务区—幸福七里乡村旅游景区。

“探秘安州”地质科普之旅:喇叭洞地质探险体验区—罗浮山地质公园博物馆—羌王城景区—千佛山生态康养旅游区—千佛山红色战役遗址公园—雎水生物礁地质剖面观测点。

“书香安州”民俗体验之旅:安州博物馆—文星阁—安州清真寺—安州基督教堂—桑枣罗浮山温泉小镇—罗浮山飞鸣禅院—雎水民俗文化古镇(雎水太平桥、卧佛寺)—秀水天主教堂—塔水开禧寺佛文化旅游区—塔水清真寺。

“活力安州”工业观光之旅:汽车配件产业园及孵化中小企业创业园—威马汽车—长虹新兴电子部品基地—银河科技产业园—好医生生物医药—“中华酒趣园”沸酒田园综合体—斑布纸业等工业园区。

3条川内区域协同旅游线路——

全景绵州主题游线:中国科技城—绵州古城—安州区罗浮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安州区千佛山景区—白水湖景区—大北川羌族旅游区—药王谷景区—平武白马王朗风景区—江油李白故里—窦团山景区—梓潼七曲山—盐亭嫘祖故里—三台鲁班湖风景区—仙海旅游景区。

成德绵文化主题线路:平武(报恩寺)—江油(李白故里)—北川(巴拿恰)—安州(调元文化产业园)—罗江(白马寺)—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

成绵乐精品度假线路:绵阳(安州区罗浮山、安州千佛山、安州白水湖、仙海区仙海湖)—成都(西岭雪山、天台山、平乐古镇)—乐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第四节 全面提升旅游要素水平

  打造“好住安州”。积极引导星级酒店、特色民宿、主题酒店、度假酒店等多样化住宿产品建设,引导现有城镇宾馆饭店升级改造,优化完善安驿·箱几、三和养生山庄、翎谷·濯缨等已建民宿项目配套。到2025年,新增星级酒店3家以上、五星级酒店1家以上,重点培育民宿产业集群3-5个,创建高星级(4星或5星)精品民宿5家以上。夯实职业技能基础,开拓服务创新思维,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向国内外游客展示安州文旅人的良好形象,促进全区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

打造“好吃安州”。提升特色餐饮接待设施,发展突出安州地方特色的餐饮街区或品牌,重点规划打造一批特色美食文化街区或休闲夜市,将洋马路水韵风情街等3条以上街区提档升级为安州区特色餐饮街区。依托调元川菜文化包装提升一批名菜、名宴,创建一批特色餐饮名店品牌。精选包装以“焦鸭子”“花牛肉”“千佛山珍”等为代表的本土特色餐饮,打造“川菜之乡”十大名特餐饮品牌。在旅游集散中心、公路服务区、景区游客中心等游客集中区域布局快餐和特色小吃店,形成品类齐全、规格档次多样、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餐饮供给结构。

打造“好玩安州”。探索旅游表演艺术形式创新,充分挖掘安州文化、历史、人文风情、地域特色,注入安州民谣、皮影等独特地域文化元素,发展特色的旅游项目,提升安州城区、桑枣镇等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的旅游服务质量和能力,打造一批夜景观光、街区夜游、景区夜游、夜市/夜宵、夜间演艺、夜间购物、夜间节事以及夜间文化场所休闲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夜游产品,塑造安州夜间文化旅游品牌。组织开展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按照月月有活动、四季爆点的工作思路,精心策划、组织一批互动性强、参与面广、娱乐性好、体验感足的文化旅游品牌性活动。

打造“好礼安州”。加强对旅游商品的研发与培育力度,包装“安州有礼”区域公共品牌,推出以“千佛茶叶”“张包蛋”“安州魔芋”等为代表的十大文旅伴手礼,打造集农副土特产品、非遗手工艺品、农创产品在内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线下布局景区景点附近购物商店,线上创新“旅游+电商”模式,推动“安州剪纸”“安州安心米”“川菜王菜籽油”等优质旅游商品的网上定制、线上销售,实现从农产品到农礼的价值提升。积极参加国家级或省级旅游商品大赛,争夺国家级或省级文旅商品大赛奖项。加大对安州特色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不断激发游客二次消费的潜力。

专题5-旅游要素体系项目

5家以上特色精品民宿——以安驿·箱几、遇见三和、翎谷·濯缨等为代表的主题民宿;

3条夜经济美食街区——洋马路水韵风情街、绵州古城美食街、桑枣夜经济美食街;

“川菜之乡”特色餐饮品牌——以焦鸭子、千佛山珍、马舒娃清真为代表一批驰名餐饮品牌;

“安州有礼”系列伴手礼——以安州米粉、安州魔芋、花牛肉、川菜王菜籽油、张包蛋、焦鸭子、安州剪纸、有机猕猴桃、安州蜂蜜为代表的一批非遗文创、土特产品。

 

第五节 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优化旅游交通基础服务。以打造安州区旅游大环线为重点,全面提升安州区通景公路质量与配套,实现三级公路直达3A级以上旅游景区。构建“三纵两横一联”的对外交通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区县的通达性,为区域文旅协同发展打下交通基础,重点建设北川—千佛(千北路)、塔水—罗江(县道041线)、秀水—绵竹(省道107线)、雎水—茂县(经绵竹,省道216线)、江油—安州—罗江(国道247线、省道108线)等要道。推进汽车客运站、公路服务区、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旅客联程运输系统。建设桑河路、山前旅游公路(雎水-桑枣)、S418等重点通景公路及沿线配套,设置驿站等设施,提升道路沿途景观质量,系统性建设慢游绿道,提升沿线民居景观风貌,增设反映安州特色文化的景观设施,培育“网红打卡点”。完善乡村旅游路网建设,推动乡村旅游道路、停车场、市政设施、环卫设施等配套设施。

   构建自驾旅游服务体系。以区内旅游大环线和旅游风景道为重点,全面提升道路沿途旅游服务配套功能,建设三大服务基地、五大特色自驾车营地,完善自驾车服务与营地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自驾车房车租赁产业,构建“中心门店+租赁门店+服务站点”落地自驾服务网络,建设共享租赁系统,实现与成渝双城联网,推动“一地租车、异地还车”。发挥车友会、汽车俱乐部、自驾游协会等自驾游组织作用,开发长、中、短有机衔接的自驾游路线。推进加油站、加气站和充电站“三站合一”,推动星级服务、特色商品经营、景观改造提升、智能化建设绿色工程等五项行动。推动为自驾游客提供住宿、露营、就餐、汽车维护、医疗救援等综合服务的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

   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合理布局旅游咨询服务设施,构建多层级旅游集散咨询服务体系。重点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安州区一级旅游集散枢纽与服务中心,配套智慧停车、智慧换乘、旅游咨询与预定服务、旅游购物等功能体系。在塔水、桑枣镇、雎水镇、秀水镇、河清镇建设二级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承接一级中心的旅游服务功能。依托白水湖等景区景点、旅游重点村寨,打造三级旅游综合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与讲解服务。在重点旅游干线交通上布局一批旅游咨询驿站,进一步实现全域旅游咨询服务的全覆盖。

   完善全域旅游标识系统。完善全区旅游引导标识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成绵高速安州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公路服务区、各景区景点入口区、城区人流集中区等区域布局全域全景图;在进入安州区的主要道路口设置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景观地标或标识牌,并配套欢迎、欢送等标语,全面提升全区文旅标识服务。

   持续推动旅游厕所革命。制定全域旅游厕所专项规划,新建标准样板,优化布局,实现旅游廊道沿线车程30分钟、人流集中区域步行10分钟设置厕所,并按照国家3A级旅游厕所标准进行改造提升,保证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与清扫、清洁卫生、环保无污染排放。

专题6-基础设施与公服设施

1条旅游大环线——安州区全域旅游环线

1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安州区旅游集散中心

3个自驾车服务基地——安州区(花)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服务一级中心、雎水镇二级自驾车服务中心、塔水南部二级自驾车服务中心

5个自驾车营地——千佛山自驾车营地、白水湖自驾车营地、花城果乡自驾车营地、幸福七里自驾车营地、泉塘坝自驾车营地

 

第六节 构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推动旅游云平台建设。积极对接“智游天府”平台,增强旅游产品互动性、感知性、知识性,打造体系化服务游客信息系统入口。在“一部手机游安州”的基础上,建立安州区文化旅游云平台,建立多渠道数据采集和对接机制,推进与区相关部门和行业建立数据交换共享机制。统一数据接口和安全认证,实现与省市公共文化云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建设大数据中心,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与视频通信云技术,对数据分析、安全应急管理、智慧导览等方面进行提升,建立旅游数据统计分析与管控平台、旅游企业及游客动态信息监控平台、实时景区信息发布与预测预警平台,提高景区的应急管理能力。通过在不同云平台之间互开端口、互设界面和统一认证,建设集成化管理及服务导航系统,提供便捷高效的管理后台,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

   提高旅游智慧化服务水平。推动旅游要素全面数字化,培育一批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为游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全面提高文旅产业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活力。培育云旅游、云直播,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发挥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利用安州区“5G-城市大脑”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全省第一个700兆5G场景AR/VR体验示范区。鼓励罗浮山、白水湖、齐心村等国家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率先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植入指纹识别、智能感知设备、智能导游等新技术,增强游客的沉浸式感官体验。积极发展无人超市、无人酒店等智慧旅游新业态,实现文旅管理数字化、服务自助化、营销智能化。提升公共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水平,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兴支付方式。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多渠道售票,推广“大众点评”“去哪儿”等自带宣传效应的门户网站预约,提高消费便捷度。

   提升旅游智慧化管理质量。推动景区旅游管理智慧化服务,配套建设景区智能视频监控、动态LED信息发布系统、电子门票门禁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旅游专线车船调度管理系统、客流密度红外监管系统等。构建行业质量智能监管平台,整合全域运营商和互联网大数据,建立和完善旅游法规与政策查询平台、投诉受理及管理平台、服务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创新全域旅游智能监管新模式。提高旅游政务服务效能,积极运用新媒体创新信息公开领域,完善旅游政务信息发布渠道。

第七节 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大力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共同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引进战略投资企业,优化本土旅游企业资本结构、治理结构、业务结构、人力团队和发展环境,实现量质双提升。深度挖掘中小微企业在丰富旅游业态、创新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服务等方面增长潜力,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专、精、特、新中小文旅企业。

   提升全域旅游运管质量。充分发挥绵阳市安州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暨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的职能,健全旅游管理体系与强化旅游管理制度,形成各部门联动发展的综合管理机制。针对数据统计、体制机制、产品创新、公共服务、智慧文旅、营销推广、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强落地实施。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政府部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健全旅游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旅游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警系统,强化旅游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旅游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鼓励文旅企业开展各类宣传营销活动,引导、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积极营造文明旅游环境。加强旅游公益宣传教育,以全民共建共享为抓手,加强旅游公益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文明旅游新风尚,增强全民旅游服务意识。推进文明旅游建设工作,开展文明旅游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评定;开展文明旅游专项行动,推动在公益性文化场馆和重要旅游中转站、集散地和窗口单位等位置区域,合理增设文明旅游温馨提示牌,完善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公益广告等文明服务功能,营造安全和谐、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助推全域旅游绿色发展。落实建设“全省经济生态强区”的战略定位,严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实施文旅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项目生态环境评价,推动山地、丘陵、田园等生态旅游产品培育与开发,构建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旅产业体系。开展绿色标准认证行动,推行绿色旅游产品认证制度、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制度,鼓励景区、文旅企业积极向绿色景区、绿色企业的标准化靠拢。开展与WWF、保护国际等NGO及华德福环境教育机构的合作,着力打造全国绿色教育先锋示范基地;倡导绿色出行,实现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景点交通工具的节能环保比例达100%,倡导游客选择公共交通、骑行和徒步等生态出行方式旅游。加强环境保护综合管理,落实景区最大承载量的核定,严格控制旅游旺季游客数量,降低景区的生态环境负荷。

第六章 加大“文旅+”融合发展力度

   实施“文旅+”发展战略,深入贯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一业带百业”作用,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构建“文旅+农业”“文旅+工业”“文旅+林业”“文旅+康养”“文旅+水利”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安州区文化旅游持续高质量健康发展。

第一节 “文旅+农业”产业融合

   立足全区“一线、两区、十园”的特色种养农业发展格局,围绕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开展“后备箱行动”,强化乡村旅游集群化、精品化发展,加大特色农副产品、文化产品开发力度,推动乡村产业升级。规划辽安路乡村旅游带,布局观光农业、文化主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依托花城果乡、红花源等景区景点,打造市郊精品旅游路线,形成河东河西两个“农旅融合产业园”。以精品果蔬、优质粮油、魔芋、中药材、特色养殖与水产等优势资源为载体激活田园美景、河湖塘坝、花卉苗木、地域美食、民间民俗资源价值,打造一批融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场景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

   谋划“文旅+农业”重点项目,打响一批农旅融合示范项目,鼓励发展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等业态,以绵阳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打造花城果乡、幸福七里、红花源为代表的多功能田园综合体;支持以枣皮走廊·蝴蝶谷为代表的农旅重点景区创建乡村创客基地建设;打造以龙门山沿山精品民宿带为代表的乡村特色民宿集聚群落,构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做大以“乡村旅游文化节”为特色的系列乡村节庆,打造以万亩粮油产业带为代表的乡村休闲示范带,全面提升安州乡村旅游品牌。

第二节“文旅+工业”产业融合

   依托先进制造业与科技创新优势,支持中国科技城汽车产业园等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基地发展工业旅游,推动工业遗产的活态传承,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威马汽车、爱联科技、好医生药业等制造领军企业,挖掘工业科技内涵,打造智慧工业文旅产业典范;依托中国科技城汽车产业园、长虹双创工业园、银河科技产业园等工业园区,打造一批集生产线观光、科技体验、工艺科普、研学教育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依托“中华酒趣园”沸酒田园综合体、环龙生活用品企业,打造不同主题与风格的工业文化创意基地。加大对工业园区新建项目的文旅功能开发力度。培育旅游用品、特色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业,让“文旅+成为开辟“安州制造”品牌推广与展示的新窗口。

第三节“文旅+康养”产业融合

   依托国际科学认证的罗浮山高品质温泉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森林养生、医药疗养、特色膳食、羌文化体验、商务休闲等外延产品与温泉康养结合,逐步形成温泉全产业链发展,着力将罗浮山温泉打造成为成渝地区温泉度假养生首选地、国内知名的温泉康养产业新标杆。结合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发展,深度发展特色医疗、疗养康复、美容保健、膳食疗养等医疗保健产品,支持企业研发推广温泉康体、游乐、疗养、美容、护理、饮用等新业态、新产品。加强温泉产业相关行业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加快温泉康养产业链向农业利用、医药研发、温泉地产、主题研学等方面延伸。助推安州康养产业品牌构建,设计山地温泉康养主题线路,推进温泉康养配套体系建设,多维度打响温泉康养度假品牌,力争把安州建设成为全省知名的康养度假地。

第四节“文旅+林业”产业融合

   推进以千佛山为重点的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景区化、特色化手段,完成森林生态资源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经济。支持千佛山生态旅游区争创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积极探索森林旅游富民新模式。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山地生态产业体系,鼓励有条件的林区发展森林观光、山地度假,开发森林探险游、避暑森林生态游、森林体育游、森林养生游、“森林人家”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为代表的森林康养旅游项目,鼓励森林乡村、森林人家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打造“中国天然氧吧”。规划建设一批智慧型的森林慢行绿道、户外骑行道、登山健身步道系统,串联山地运动场地,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名副其实的山地生态运动旅游胜地。打造各类型的山地生态运动赛事活动,借助环山自行车公开赛、山地越野赛和中国徒步大会、千佛瑜伽大会、“重走长征路”等品牌体育赛事,积极开发体育竞技、运动健身、攀岩探险、徒步穿越等体育旅游项目,创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力争建成1个以上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第五节“文旅+水利”产业融合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建设一个水利工程、修复一片水生态环境、塑造一个水利风景区”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鼓励水资源丰富的乡镇发展水利旅游,发挥水利工程的游憩功能和科普教育功能。依托白水湖、秀水河、安昌河等资源,建设一批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水美新村,开发一批滨河休闲度假、生态漂流运动、水上主题游乐产品。结合安昌河综合整治项目,合理利用水岸空间,实施“引水筑城”,打造河东新城湿地公园等水旅融合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白水湖等优质水域资源价值,培育赛艇、皮划艇、垂钓等一批体育休闲旅游产品,举办以白水湖冠名的龙舟赛、路亚赛等品牌赛事,建设高水平水上运动赛事基地。

第六节 创新文旅新兴消费业态

   演艺与旅游融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推动演艺资源与旅游景区融合,创作一批大、中、小型相结合的景区剧场演艺、实景演艺,注重谋划街头艺术表演增添景区娱乐气氛。丰富表演形式,充分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舞蹈、杂技、武术、魔术等表现手法,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上满足游客需求,使演出达到欢快、热闹、幽默、雅俗共赏的效果。围绕旅游景区特色文化和主题,将“演艺+旅游”和餐饮、文化、资本、酒店、民宿、娱乐项目等相关产业融合,形成独具魅力的安州旅游演艺产品体系。

   博物馆与旅游融合。加快现代博物馆体系建设,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充分融入博物馆标识系统、解说系统、保护与开发当中,丰富博物馆的陈列展示、服务管理、开发利用方式,激发观众兴趣、延长观众游览时间、增强观众体验黏性,推进数字博物馆、虚拟旅游的建设。通过节事节庆活动、知识闯关体验活动、现场创意活动,以及博物馆“寻宝之旅”“跟着博物馆去旅行”等夏令营活动和科普研学活动设计,打造安州博物馆旅游新亮点、新产品。推进国有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化”,建设一批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陈列室),推进乡村、社区生态博物馆建设。

   文创与旅游融合。围绕古羌遗韵、红色文化等资源,高起点、高标准研发设计文旅新场景,推动文旅新场景建设与具有安州特色的演艺、音乐、视频和创意设计等紧密融合。引导深入挖掘区域文化,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生产高附加值商品,避免同质化竞争。引导支持充满创新活力的文化旅游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和旅游创客。打造文化资源转化平台,组织开展文化、文旅创意设计大赛,持续提升文化资源向文旅商品的转化能力。培育发展文创旅游、定制旅游等新业态,开发一批非遗主题旅游景区、旅游小镇和旅游特色村,以文创引领推动龙门山沿山精品民宿带创新发展。探索从文创产品本身到文创产品全程销售运营,线上线下联合运营销售模式,推动安州文创产品品牌营销,持续增强文旅产业竞争力。


第七章深化品牌推广与对外开放

   深入贯彻“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加强安州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和投入力度,增强安州区文旅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影响力。

第一节 实施文旅品牌提升工程

   做响“来安州,耍安逸”形象品牌。整合安州文化旅游资源,凝练安州文化特色,展示安州文化魅力,加强对品牌形象体系的系统构建和广泛传播,通过创建、申报、评比等方式构建以文旅核心品牌、文旅支撑品牌(线路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构成的“1+4+N”文化旅游品牌体系。提高安州文旅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聚焦打造“全域四季康养、乡村休闲度假全域旅游目的地”。

   做强四个文旅核心品牌。根据整体品牌形象,遴选具有安州区山水特色、文化特质的优质核心资源与产品,加快培育壮大“温泉康养、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科技城城市新中心”等四大文旅核心品牌,对安州区整体形象品牌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培育N个文旅支撑品牌。以整体品牌形象和文旅核心品牌为依托,从文化旅游线路品牌、服务品牌和企业品牌三大方面着手,打造以安州区全域旅游大环线、安逸系列民宿、安州文旅集团等为代表的N个支撑品牌。

 

 

专题7—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1大整体形象品牌:来安州,耍安逸;

4大文旅核心品牌:温泉康养、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科技城城市新中心;

N大文旅支撑品牌:包括文旅线路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品牌等。

第二节 完善文化旅游营销体系

   建立“一盘棋”营销机制。树立全区联合统一的营销思路,整合区委区政府、涉旅部门、文旅企业、新闻媒体等多方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支持、部门协同、企业联手、全民参与、媒体跟进的“五位一体”文旅宣传营销机制,统筹开展文旅整体形象宣传,形成一体化营销体系。将文旅品牌推广纳入全区整体宣传工作任务中,强化各部门主动参与宣传文化和旅游产品以及特色美食、商品等意识,在全区信息发布、营销广告、营销活动、营销策略、体制机制等方面形成统一步调,全方位提升安州区文化旅游形象统一性和协调性。

   形成一套文旅成果。及时组织本土文人与专业院校人才队伍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故事,并编印成册,切实丰厚文化根基。及时组织人员编排一台具有安州故事、富有安州特质的文艺节目,在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中传播安州;及时组织人员编印并更新文旅宣传折页、画册、旅游地图等,在不断提升文旅服务中宣传安州、推介安州。

   开展多样化文旅营销推广。完善文旅营销推广体系。综合运用媒体营销、事件营销、体验营销等方式和新技术手段,构建政府“形象宣传”+媒体“内容宣传”+企业“产品宣传”+游客“口碑宣传”+平台“智慧宣传”的多元营销模式;融合新技术,丰富营销内容,有效细分市场,实现精准营销。加强与OTA的宣传合作。鼓励市场运营主体与去哪儿、携程、驴妈妈、途牛、飞猪旅行、马蜂窝等大型门户网站合作,宣传推荐文化旅游产品;在搜狐、网易、新浪等网站投放浮标广告、通栏广告等,扩大文旅产品宣传范围。积极开通自媒体平台营销。开通官方抖音号、快手号,利用平台的流量、技术、网红、达人等向全国网友展示文旅特色,定期组织短视频挑战赛等活动进行宣传;开通文化和旅游官方微博,设置文旅咨询板块。重点推动节事造势引流行动。推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节事活动体系,通过举办旅游推介会、专题推介会、文体旅专项活动赛事、传统旅游节庆等活动,全面推介“春赏花、夏亲水、秋养生、冬戏雪”文化旅游品牌;继续提升打造环山环湖国际自行车公开赛、罗浮山漂流节、羌王城登高节、罗浮山温泉养生节、雎水春社踩桥等一批在全市具有示范效应、在国内省内具有影响力的“拳头节庆”,创意策划一批丰富多彩的特色旅游节庆活动,持续放大安州区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精准拓展旅游市场。依托安州区旅游协会、安州区宾馆饭店协会、餐饮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与第三方专业团队合作,以“政府主导、协会支撑、企业服务”的模式,整合一切现有渠道及资源,搭建安州区文化旅游创意营销大平台。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发挥安州区位枢纽、配套便利等优势,巩固延伸绵阿、绵遂、成德绵、成渝等经济圈交流合作,利用好周边德阳、成都、乐山等省内高铁沿线城市的宣传营销,巩固加强对近程区域主力市场的宣传营销。深入拓展省外旅游市场。加强与西安、重庆、昆明、贵阳菱形经济圈城市,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第三方营销推广服务机构的合作,增强国内市场开拓的力度和实效。

   营造区内全民旅游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平台,深入开展全域旅游、智慧文旅、数字乡村、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文化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人人都是旅游参与者、个个都是文化传播者”的良好发展氛围。

第三节 扩大文旅交流与宣传

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关于文化旅游的对外宣传交流活动,开展与国外知名文化机构对话活动。创新线上对外文化交流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营销渠道,充分发挥“云交流”“互联网+”的作用,推出“来安州耍安逸”系列推广活动。围绕地质文化、书香文化、艺术、非遗、美食、文创等多个领域,以文艺赛事、展演活动、博览会等为载体,邀请知名艺术团体和相关文化机构,举办演出、展览和参访等活动。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重点扶持文化创意、书画艺术、文化遗产、商务会展、文化授权、人才资本等领域的企业、产品、服务走出去。

第四节 积极融入区域协同营销

   合理利用安州区建设“绵阳城市新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战略,采用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方式,提升安州文旅品牌影响力。整合全区宣传资金和宣传资源,引导营销的准确定位和科学投放,采用多管齐下的营销手段。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龙门山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等区域性文旅开发项目,加强与绵阳市及德阳、成都、重庆、西安、遂宁等地的协同营销。借势“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大九寨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区域大品牌,进一步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努力打造成绵乐、大九寨环线等四川精品旅游线路的特色亮点。通过利用快速交通条件,引领安州积极融入四川、重庆,乃至西南、西部联合对外营销的游览线路体系,打开安州区面向全国发展旅游的新格局。


第八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综合协调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绵阳市安州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暨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努力把“十四五”文旅规划落实到政策法规、财税金融、资源导向、相关行业专项规划、产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力争将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和重点旅游项目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库。宣传、发改、财政、工信、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单位)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推动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落细落实。加强文化和旅游发展系列规划宣传和实施的监督检查,跟踪分析评估规划执行情况,提高规划实施水平。

   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规合一机制,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规范引导全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依托绵阳市安州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暨天府旅游名县、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建立城市建设、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现代服务业等涉文、涉旅重大项目事前会商机制。加强区和乡镇相关部门间统筹协调,打破区域分割和行业壁垒,形成全区文化旅游“一盘棋”协同发展格局。

加强目标引导。落实“十四五”文旅规划目标责任制,制定工作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将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乡镇和部门;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将目标任务完成和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全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提高旅游相关指标在政府年度考核体系的比重,加强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工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落实。健全完善文化、旅游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地方统计,准确反映产业发展现状,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执法监管。深化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重大案件督查督办,加强重要节点和暑期、黄金周、节假日等文化和旅游消费高峰期市场检查,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开展“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制消费的专项整治,依法查处无许可证,无资质等违规经营行为。建立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文化和旅游投诉举报受理、处理和反馈机制,组织开展“扫黄打非”,净化出版物市场,加强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的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第二节 完善体制机制

   探索区域协调发展利益均衡机制。引导旅游资源开发主体实施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安州区山水、乡村、文化、工业、温泉等多种资源组合优势,通过拆分、增减、重组各种资源,实现整合协调、错位发展,打造城市休闲游、文化体验游、康体养生游、商务会展游、乡村田园游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

建立景区健康发展经营管理体制。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景区以资本为纽带,探索实行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引导、支持景区(点)根据环境承载量和客流量的实际情况,推行门票联票通票制,探索试行门票预约和弹性票价制度。

   完善行业集约发展资源整合机制。加强规范引导、政策扶持,加强公共技术、资源信息、投资融资、交易展示、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等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增强产业集聚优势。鼓励各地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明确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建设融合发展集聚区。建立区域合作平台,加强行业内部有机联系,形成分工协作,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组织实施基础性、引导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提升产业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节 强化政策集成

   不断修改完善《绵阳市安州区加快文化旅游发展扶持政策》,从区级层面对安州旅游产业发展、配套资金、产品体系建设、产品营销、产业用地、人才培养财税金融政策、营商环境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

财政政策。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绵阳市实施标准要求,加大区财政投入,重点用于文化旅游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商品开发、品牌创建、影视制作、文艺创作、文化传承、宣传营销、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旅游服务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对在各类创建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主体单位予以适当奖补。优化旅行社组织游客在安州区旅游补贴的奖励措施,吸引更多游客来安州旅游。

土地政策。强化国土空间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统筹和综合平衡文化旅游发展的空间需求,将文化旅游发展所需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安排,切实保障文化旅游项目用地。支持使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土地发展文化旅游项目。落实工业旅游用地政策,支持利用工业遗址、老旧厂房等,在符合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规划前提下发展文化旅游项目,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多种供地方式保障用地需求。将乡村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四荒地”、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人才政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文旅人才培育和引进机制,以培育本地人才和引进外地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贯彻落实安州区文化领军人才项目、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五年行动方案。将文化旅游人才(团队培养、引进纳入科技城人才计划。组织文化旅游经营管理系统培训,发展文化旅游职业教育,鼓励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建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培训联动机制,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人才培养,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育一批“懂文旅、善经营、会管理”的“文旅能人”;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工作室、文化名人、民间艺人、创意人才等从事文化旅游产品创意研发和生产销售,打造省级文化旅游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将乡村旅游纳入乡村振兴培训计划,建立乡村旅游人才库,壮大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为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四川省乡镇级旅游规划导则》深入解读和规划编制工作培训,培养认证一批乡村旅游规划师、乡村旅游工程师。

第四节 加强项目支撑

   加强项目储备库建设。建立安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重大项目数据库,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规划、筛选和储备。建立政策研判、项目分析和资源评估机制。建立项目储备库网络管理系统,构建具备综合性、调整性、一致性的系统平台,提高项目储备管理效率。

   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机制。针对重大项目专门制定前期工作计划,细化分解投资、建设和开竣工分月计划,对应下达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做到计划到周、责任到人。成立重大文旅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重大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优化工作流程,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第五节 健全监督机制

加强文旅行业监督管理。深化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体系,制定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实施文化和旅游联合执法检查,持续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行动。持续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配合依法严厉打击文化和旅游行业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秩序和游客的合法权益,大力营造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的文化和旅游市场环境。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文化旅游安全应急保障工作,强化文旅节庆活动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健全隐患排查整改、风险防范预警、突发事故处置、专业化安全救援等防控体系,完善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实战演练,增强安全应急能力。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全域旅游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的监督机制、考评机制、问责机制。将全域旅游和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技术集成、管理服务等评价指标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加强规划实施督查考核,加大文化和旅游产业重点项目跟踪督办力度,督促责任单位针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提出对应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大建设资金的监管审计力度,保障资金安全,充分发挥各类资金的最大效益,加快推动安州文化和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附件

绵阳市安州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项目储备表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及内容

总投资 (万元)

项目类别

建设性质

投资主体

建设地点

建设年限

备注

储备项目总个数60个,总投资2207588万元。

一、文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总投资369872万元)

1

罗浮山温泉康养小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重点建设罗浮山文化街、植物园;改造提升游客中心博物馆、羌王城景区和飞鸣禅院;以及在景区公共区域内新建景观工程、服务设施、公共建筑等工程。

85372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续建

政府

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0-2023

 

2

“美丽花城”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

白水湖创建4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包括游客服务中心、伍佳山岛屿生态修复、道路等改造及停车场等;改造安州游客集散中心1处、沿线村域旅游服务区3处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

1665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开工

政府

投资

安州区花镇、黄土镇、雎水镇、塔水镇

2021-2022

 

3

安州区智慧旅游平台建设项目

4A景区及景点智慧广电+智慧旅游:全域整合运营商和互联网大数据,通过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打造全域智慧旅游新模式。建设大数据分析与管控平台、游客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智慧综合管理平台运维。

45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开工

政府投资

安州区

2021-2022

 

4

绵阳市安州区千佛山片区产业提升项目

主体工程包括新建熊猫客厅、游客接待中心、博物馆、换乘中心、生态停车场、民宿新建及提升;附属工程包括熊猫主题大道及标志性大门、道路改造、绿化及小品、电力工程、给排水工程及污水处理建设等。

296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

投资

安州区千佛镇

2022-2024

 

5

绵阳市安州区罗浮山科普公园统建安置房项目

本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29363,总建筑面积28489.9,其中:配套设施(管理活动、公共厕所用房)建筑面积539,建设的主要内容有道路、排水、强电、弱电、给水、燃气、路灯、绿化、停车位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48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2-2024

 

6

罗浮山温泉度假区基础设施项目

新建温泉度假区污水处理厂规模为3000m3/d;罗浮山温泉污水厂提标扩能至处理规模1500m3/d。

40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2-2024

 

7

白水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白水湖游客接待中心、滨湖广场,环湖景观道路,骑行道,观湖平台,观光车换乘中心、生态停车场、演艺广场、应急急救中心、自驾车露营基地、旅游公厕,改造泊船码头,湖区生态治理、风貌整治,以及景区道路、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消防、安防、标识标牌、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等基础配套设施。

100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社会投资

安州区雎水镇

2023-2024

 

8

成兰铁路安州站旅游集散中心建设项目

在成兰铁路安州区客运站新建旅游集散中心。

20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雎水镇

2023-2024

 

9

安州区智慧旅游提升建设项目

1、对安州区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包括数据分析、安全应急管理、智慧导览等进行提升改造。

2、建设安州大数据中心:建设安州区云计算平台、三级等保系统,建设大数据系统、机房保障系统(供配电、UPS、机房监测系统、设备监测系统),开发大数据平台与民生统一应用系统,解决各类应用程序过多过滥的问题。

30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

2023-2024

 

10

安州区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项目

对红花源、幸福七里、隐海调元文化产业园、塔水兰草培育基地、百花乐园、秀水丰收水库等地的游客接待中心、产业连接道路、游步道、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等文旅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同时建设民宿、研学基地、培训中心、户外运动等服务配套项目。

400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镇、塔水镇、黄土镇、秀水镇

2024-2025

 

11

罗浮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村落文旅产业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

对千佛镇宝藏村、雎水镇枫香村、桑枣镇齐心村、黄羊村、关中村、干柏村等重点区域的游客接待中心、道路、游步道等文旅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同时建设民宿、露营基地、滑草场、蝴蝶养殖和科普基地、鲈鱼和桑蚕养殖农业产业化等服务配套项目。

600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千佛镇、雎水镇

2024-2025

 

12

安州区温泉康养特色小镇康养产业平台配套设施项目

新建小镇医疗康复中心、体检中心、月子中心、颐养学院、养老院等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产业集聚区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公园、农创工坊、有机农业园等配套设施;新建(改扩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景区道路、环境整治、生态停车场、土地集约利用整治等项目。

900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4-2026

 

13

泉塘坝原乡新筑度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

新建游客中心10000、生态停车场(2个)10000、泉文化休闲广场6000,泉文化展示馆、古西充国博物馆、自驾露营 基地20000、景观道路10公里,应急急救中心6000、旅游公厕5 座,风貌整治10000,以及景区道路、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消防、安防、标识标牌、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等基础配套设施。

120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社会投资

安州区雎水镇

2024-2025

 

14

高川乡天池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

新建安州区高川乡天池村游客中心及停车场等附属配套设施;天池村“天池部落”民宿及配套设施;天池印象康养及配套设施。

12000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社会投资

安州区高川乡

2025

 

二、文旅产业项目(37个,总投资1712300万元)

15

洋马路水韵风情街

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的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 的主题式集群商业综合体。

45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16-2022

 

16

隐海调元文化产业园

项目预计投资10个亿,拟分三期开发完成。依托当地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打造全国首屈一指的调元文化产业园。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函海文化广场,跨湖廊桥,观光车换乘站、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5个及函海水面生 态治理、景区风貌整治、景区道路、绿化、亮化、给排水、管网、消防、安防、标识标牌、垃圾转运站、污水处理站等基础 配套设施。

10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区塔水镇

2018-2025

 

17

花城本草乡村旅游项目

项目总体计划分三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中医药博览、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科技研发、中医医疗、科普教育、生产加工、展示交易于一体,具有中医药文化的健康产业园。

1549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19-2027

 

18

壮源贡呈乡村旅游项目

建设游客接待大厅、民宿、旅游产品展览馆等。

12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19-2024

 

19

塔水镇玫瑰园乡村旅游项目

种植万亩玫瑰园,建设玫瑰加工基地,研学基地,科普基地等。

12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塔水镇

2020-2023

 

20

蓝莓庄园乡村旅游项目

蓝莓深加工中心+停车场+观光道具+蓝莓科研基地等。

6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区黄土镇

2020-2023

 

21

绵阳市安州区桂家农业体验式星级酒店

规划用地600亩,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一期开发自然教育、有机食品餐饮体验区;二期开发接待大厅、游泳池、民宿聚集区;三期开发共享康养小院、乡村酒店。

12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区秀水镇

2020-2023

 

22

千佛山片区精品文旅产业提升项目

依托千佛山片区优质文旅资源,开发建设清水溪、木言别院、尚林山庄、三和养生山庄、青山绿舍、陈家院子、李家院子、肖家院子、月伴湾等一批精品文旅产业项目。

3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区千佛镇

2020-2024

 

23

罗浮山国家温泉度假区文旅产业提升项目

依托罗浮山温泉和白水湖等优质文旅资源,建设提升和引进开发安驿.箱几、遇见栖心、放夏、霍比特小屋、翎谷濯缨、三生山谷、菀山觅悠、蝴蝶山庄等一批精品文旅产业项目。

5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雎水镇等

2019-2024

 

24

安州区乡村文旅产业提升建设项目

依托花镇、塔水、黄土等乡村旅游优质资源,建设提升和引进开发佳佳林、汇森山庄、柚香园、醉香隆、东院、猫儿沟、百花乐园、三道拐、九合村水浒文化旅游项目,皂河村新农村艺术生态园项目,五郎村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九合产业园服务中心项目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产业项目。

6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续建

社会投资

安州区镇、塔水镇、黄土镇等

2019-2024

 

25

绵州温泉酒店童梦欢乐小屋项目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273,建筑总占地面积约2452 ,围绕以亲子主题为中心,配套木制拓展、呼啦墙、阿基米德、树杈秋千、跷跷板等拓展设施,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亲子萌宠区、职业体验区等。

2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1

 

26

秀水镇大泉村康养乡村旅游项目

规划用地1410.83亩,建设用地140亩,酒店客房229套,新建道路6.1千米,修建山地滑草游戏区、天颐悠和康养区、大泉山水记忆区。

5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秀水镇

2020-2025

 

27

大隐乡村旅游发展项目

用地200余亩,建设集户外研学,亲子拓展,休闲娱乐,种植观光等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

12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21-2023

 

28

沸水栖居文旅融合项目

项目依托沸泉酒厂老厂房并进行升级改造,保留原始造酒工艺流程,吸引游客参观、参与造酒的过程,并品尝和购买沸泉酒。

2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雎水镇

2021-2023

 

29

罗浮山会议中心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

新建自驾车营地1个。

1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2-2023

 

30

长沟竹涧乡村旅游项目

建设游客接待大厅、文化展览厅等。

7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22-2024

 

31

中国科技城(绵阳)生态科普研营地项目

以创建国家级研学基地为目标,建设接待大厅、科普基地、研学基地等。

8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22-2024

 

32

醉溪营地旅游项目

借势网红打卡地的建设契机,为营地增加建设自驾车营地、接待大厅等服务设施,便于户外出游的家庭享受自然乡土气息+周到人文服务。

6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雎水镇

2022-2024

 

33

启明星酒店改造项目

对启明星酒店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包括客房整体主体风格的再提升、酒店用品更换;完善公共区域设施与服务,含主体温泉等。

4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2

 

34

“安逸之州”大型沉浸式全息水上演艺项目

本项目旨在打造250 亩水域全覆盖全息数字成像系统一套、“安逸之州”大型舞台剧编排、演出20场;全息投影水上舞台一座,80平方米左右,布置完成实景。

12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22

 

35

古道溪畔主题民宿项目

重点建设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接待大厅、酒吧、民宿25栋,未来将以民宿经营为核心,打造高端轻奢的天府旅游名宿。

2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2

 

36

三生山谷*隐溪文旅项目

建设三生轻疗艺术文旅体验接待中心、文旅体验接待中心,建设三生山谷文旅住宿配套(客房20间间);山谷老房改造2栋;加强与蝴蝶谷旅游开发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项目)合作项目;打造野奢营地建设。

2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2-2024

 

37

安州嘉源.松庐户外教育研学基地项目

建设以大型户外露营基地、民宿、餐饮、研学为主的文旅项目。

36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22

 

38

绵阳市安州区汇森自然教育基地

以优质的林业资源禀赋和地方特色的科普教育价值,建设汇森省级研学基地,科普基地等。

6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22-2024

 

39

握野村乡村旅游项目

依据握野村现有文旅体验项目和设施配备,考虑到游客接待需求,集中建设包括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文化展厅等,并合理建设适量民宿住宿设施。

2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黄土镇

2022-2024

 

40

隆华瑞林苑乡村旅游项目

依托原有的乡村旅游景区,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新建游客接待大厅、民宿展览园等项目。

3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新开工

社会投资

安州区秀水镇

2022-2024

 

41

“绵州古城”文旅项目

通过旅游、文创、生态、康养度假等产业体系的打造,形成月光经济、文旅生态、旅游文创、民族医药、民族美食、民族工艺、歌舞演艺、度假休闲、商旅研学、文创孵化等丰富的旅游产品,与科技城形成产业互动,助推安州区快速融入绵阳一体化发展,将项目打造成绵阳最大的城市地标、城市会客厅、旅游集散中心、国际级沉浸式文旅度假目的地。

60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23-2027

 

42

涪安温泉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

该项目位于桑枣镇,重点围绕温泉度假、养生养老为主题,建设一批包括温泉度假酒店、老年康养社区、禅修学院、亚健康管理中心、中医理疗中心、互联网智慧医疗中心等特色项目,还将配套完善智慧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康乐中心、健身中心等配套项目。

30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3-2025

 

43

汽车主题文化展示休闲区和东南亚主题风格风情度假区项目

项目规划用地约200亩,通过租赁和流转的方式取得,建设汽车主题文化展示休闲区和东南亚主题风格风情度假区项目。

6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2-2023

 

44

蝴蝶谷野奢山地运动综合营地项目

 本项目总用地规模100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新建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改建总建筑面积2000平。包括对现有老房改造、休闲娱乐基地、花卉蔬菜园、民宿学院、文创基地、接待餐饮、配套功能区、新建民宿、办公用房及相关的交通、景观打造及其他基础设备设施建设。

15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3-2024

 

45

罗浮山领尚精品民宿酒店综合体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拟规划建设为花园式、低密度、高品质的旅游温泉酒店综合体项目;建筑形态以温泉园林式酒店为主,设计统一的项目展示运营中心(含酒店大堂、餐饮厅、健身厅、会议厅、商务会客厅等功能);项目引温泉资源入户,提供集特色温泉、酒店、旅游、休闲、餐饮等为一体的沉浸式旅游体验等。

2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3-2024

 

46

“云溪上”民宿项目

拟租用约20至30亩,先期总投资5000万元,分一期、二期建设接待中心、民宿吊脚楼、亲水桥、栈道,内设酒吧、餐厅、KTV、大堂吧、温泉、凉亭、烧烤、天台观星台、儿童亲水区、CS、动漫区、骑友区、团建多功能厅,可容纳一次性接待300余人。计划2023年3月完成一期工程,2024年4月竣二期建设。

5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3-2024

 

47

安驿.箱几(二期)

本项目需要增加住宿房间约10间;增加餐饮消费空间约300平方米;景观和设施提升等。

5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雎水镇

2023

 

48

放夏民宿二期(巴里巴里民宿)

现对旧建筑施工计划是在原有村委会建筑进行升级装修改造;另利用建筑规划区域新增加20余栋独立别墅,所有装修、用品均采用国际一线品牌,达到5星酒店标准。整体建筑施工时间预期6—8个月,预计2023年竣工。客房40余间,多功能接待厅1个,可单独容纳300人用餐及会议,文化艺术中心1间,接待大厅1间,红酒吧1间,茶室1间,儿童游乐室1间,健身瑜伽室1间,泳池2个,环保排污池2个,可同时满足60人入住。

1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3

 

49

乐乐世界二期

在乐乐世界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拓展建设用地110亩(已取得用地),新建主题度假酒店、民宿、室内水上乐园等文旅项目和配套。

30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24-2025

 

50

太空主题游乐体验项目

建筑面积8000-15000平方米,主要包括航天群组、音乐喷泉,室内1/2(L型)空间站、月球门户、火星在望、宇宙乐园、卫星测控、发射指挥中心、空天一体化作战沙盘、火星植物园、太空影院、太空书屋、摄影工作室、太空主题餐厅、文创售卖、创意工作室等。

150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桑枣镇

2024-2025

 

51

高川滑雪场建设项目

建设年造雪面积18万平方米,规划10条雪道,雪道长度5857米;欢乐主题乐园造雪面积约为3万平方米;休闲服务区占地3000平方米,两层服务大厅;基础设施包括蓄水池、泵房、餐厅、街区;建立中医康养项目,包括康复医院、养老公寓等;增加夏秋游客项目以及青少年野外生存基地。

103600

旅游经营性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高川乡

2024-2028

 

三、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125416万元)

52

红军长征千佛山战役红色走廊项目

千佛山战役纪念馆修缮提升;打造千佛山战役红色文化走廊5公里。千佛山战役遗址修缮恢复,植被恢复700亩、旅游道路30公里、其他配套设施,占地面积1200亩;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区、战役史迹陈列区、千佛山战役红军村等功能建筑工程;水、电、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2000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开工

政府投资

安州区千佛镇

2021-2022

 

53

安州区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

将安州区10个乡镇、117个行政村和34个社区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建设应急广播播控平台(区级平台改造完善) 、传输覆盖网络、应急广播终端、信息安全系统、机动应急广播系统和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全时段、全天候、全方位的智慧安州应急广播体系。

716

广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开工

政府投资

安州区

2022

 

54

绵阳市安州区调元文化博物馆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占地1.25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博物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包括:陈列区、教育服务区、藏品库区、演艺剧场、艺术中心、研学文创区、创意书店、文创产品售展中心、休闲区、停车场等。

30000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花

2023-2025

 

55

“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民俗主题项目

致力于贯彻落实文旅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依托极具特色的“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民俗活动,收集、整理、活化高抬戏、被单戏、皮影、道情等历史悠久、多姿多彩的川西北民俗文化活动,复原李调元故居,通过高水平创意转化,开发相关体验产品、文创产品和景区演艺产品,对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川西北民俗主题旅游景区。

50000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社会投资

安州区雎水镇

2023-2025

 

56

安罗村传统文化项目

修建沟渠引入凯江水流;修建生态湿地系统净化水质;设置环保宣传景观小品;修建公园景观道路;设置路灯、座椅、垃圾桶等基础设施。

5000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河清镇

2023-2024

 

57

安州区智慧广电建设提升项目

安州区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地面数字电视网(DTMB)和调频广播覆盖网(CDR)改造,建成覆盖安州区家庭、有线无线结合、支持物联网功能和业务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5000

广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

2023-2025

 

智慧安州5G建设项目:建设广电5G 高速光纤宽带系统;打造全省第一个700兆5G场景AR/VR 体验示范区项目;打造一体化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城市大脑。

600

广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

2023-2025

 

智慧城市核心业务平台建设:包含实现数据交互汇聚及大数据分析的广电云数据中心、为智慧城市提供共性业务服务的 共性平台和呼叫中心;建设和完善安州区的干线传输网络、本地城域网络和业务承载网络,为智慧城市提供最优质、快速的网络基础传输支撑;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智慧城市各工程项目,包含但不限于应急指挥中心、电子政务、平安工程、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网格化管 理、食品安监等项目。智慧广电+工地监管:开发“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建立共有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三大板块。智慧广电+智慧砂厂矿山建立管理平台及链路,实时调备矿山制砂企业视频及车里的综合管理,对车辆全时跟踪管理,统一调度。

8000

广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

2023-2025

 

58

安州区广播电视综合演播厅

建设融媒体综合演播厅,建筑面积800,层高8米,演播厅面积600,计划观众席300-400个,设备间、操作室、更衣室、化妆间等配套房间200 、相应的灯光、音响、供配电等设施设备。

1600

广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花

2023

 

59

安州区文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提升项目

重点围绕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提升改造,以及乡镇文化站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基础设施提升。

10000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社会投资

安州区花

2024-2025

 

60

安州区文物保护利用项目

对安州区国家级文物进行修缮保护,并切实将文物资源开发为旅游资源。

8000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

2024-2025

 

开禧寺修缮提升建设项目:新建停车场1000;文物风貌改善、恢复重建、周边环境整治绿化;数字化智能平台系统建设、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外围连接路、内部参观步道、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和公厕以及防灾减灾设 施等建设。省市级、县级文物重建或修缮:省级文物河清古城墙灾后修缮;县级文物金桥灾后恢复重建;县级文物蟠龙桥灾后修缮 修复垮塌段城墙和断裂桥面,恢复桥体安全。

4500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储备

政府投资

安州区

202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