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区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建议

来源: 提案委发布时间:2022-01-30 15:37浏览次数:
字体:【    】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同时随着工厂设备的日益智能化,产业工人有可能会出现不胜任这个岗位的情况。产业工人技能的高低是影响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产业工人需要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当前,安州区的汽车、医药制造、化工等产业的培育壮大都需要一支强大成熟的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提供支撑。打造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意义重大。

一、我区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并出台了“筑巢引凤”等引导性政策,为我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同时,我区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一)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当前,我区高技能产业工人在质与量的方面与经济发展需求不适应,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产业工人整体数量偏少。一是“用工荒”现象依然存在。安州区每年有大量务工人员基于薪酬原因习惯于外出就业,导致本地企业出现“用工慌”现象。二是产业工人整体质量不高。在本区就业的产业工人队伍中普工多、技工少,目前市场能够提供的数控机床、机械设备操作工、焊工、电工仅占需求总量的50%左右,“技工荒”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育人与用人的矛盾

一是企业自主培养意愿低。虽然各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需求比较迫切,但是限于眼界格局、经营理念、成本控制等因素影响,用人单位自主培养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技术人才的意愿度不高,热衷于通过高薪聘请、“挖墙脚”等方式直接引进熟练技能人才,不像80—90年代,国有企业自己培养技能人才。由于企业培育产业工人主阵地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成长缓慢。二是技校培训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培训与市场用工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且我区的职业院校学生倾向于升读大学或前往外地就业。

(三)劳方与资方的矛盾

当前,不少企业高度崇尚严格管理、家长作风、加班文化,在按时发放工资、依法支付加班费、带薪休假、人性管理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同时受职业发展前景的限制,不少工人特别是年轻工人的企业荣誉感、职业归属感不强,中年职工基于养家糊口的心态、乐于准点下班、淡于技术创新。

二、解决措施及建议

着眼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区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现状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打造一支符合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队伍,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建议把建设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作为促进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并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是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在财政投入、师资力量、课程设计、就业去向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让职业院校、大专院校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促进行业、企业、院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培训体系中来,让各类产业工人都能实现“培训有门”。

三是制定实施企业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制定和落实本企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依法保障产业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四是聚焦我区产业人才需求,充分整合人社部门、职业院校、群团组织等各类资源,采取委托培训、联合办班、岗位练兵、技术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快培育企业急需、产业紧缺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

五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薪酬水平与技能等级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向关键岗位和技能人才倾斜,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

六是要进一步畅通产业工人发展渠道,提升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让全社会都感受到产业工人、技术工人的无上荣光,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